在业绩预喜的加持下,银行板块近期渐获资金青睐。开年前6个交易日,5家银行发布业绩快报,4家净利润增幅超20%,其中成都银行、兴业银行、江苏银行开年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超10%。
之所以看好银行业,是因为市场观点认为,近期中央政策强力稳增长,未来经济形势稳定后有利于银行业信贷投放;银行业最大风险之一地产行业的融资环境放松,且鼓励并购释放个案风险;同时市场流动性充足,有利银行信贷腾挪空间。
但实际上,银行业绩预喜、股价拉升几乎是A股市场每年的“惯例”,只是今年在市场热点不多、方向发散的情况下显得格外突出。
央行说,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利润增速总体趋缓,但仍相对较高,受到普遍关注和讨论,对此需理性看待。
由于同期不仅仅经济增速在逐级下滑,并且实体企业利润下滑严重,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处于一定的困难。
因此央行认为商业银行的这些利润,大部分用于补充资本。央行披露,商业银行利润主要用于缴纳所得税、分配股利、提取一般准备、 提取盈余公积和留存未分配利润,其中后三项都用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A股上市银行近三年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利润约17%用于缴纳所得税,23%用于普通股 股利分配,剩余的60%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这里的逻辑就是,在经济下行期,风险释放期,商业银行利润增加,可以进一步补充资本,并缓释风险,因此也才能增强国际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心。
无论从政策面还是行业面看,2021年银行面临的经营环境没有太大的变化。政策面上,对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的要求依旧严格,资管新规的大限并没有展期,这对商业银行整体的腾挪空间还是比较局限的;基本面上,疫情的影响仍在延续,而去年传统上的大客户政府支出力度偏弱,银行实际能够拓展的空间并没有质的好转。
其次需要看到的是,2022年银行面临的是降息周期,从“量与价”的角度去看,其经营空间的改善是有限的。
诚然,在稳增长政策基调下,经济形势稳定有利于银行展业,市场流动性充裕对企业有利,但这对于银行最主要影响还是释放资产风险,而非收入和利润。
随着资金价格逐步下调,我们会看到更明显的资金和信贷利率同步下降的走势,这对银行的利差收入其实是不利的。
最后,正是因为银行净利润指标易受各种监管要求的影响,传统上行业内倾向于用更大的口径,也即营业收入去看银行的经营状况。而目前的预增情况来看,营业收入同比两位数变动的只有2家银行,其余基本延续了往年个位数预增的常态,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去年银行的经营状况不能存在市场期待的预期差情况。
理性分析之后,希望大家也能够理性面对银行的收益增长的问题,不要看到“增长20%”地字眼,就想着,那银行的利润这么好,是不是给我们的利息也会高啊?希望大家在读完以上内容后可以有自己的答案。
有效理财,小鹰认为还是基金最靠谱!基金相对于股票来说,一是收益稳定,二是风险小,三是花费的时间相对少。